長郡大講壇——余隋懷教授《從文物保護看中華文明和創新精神》
- ID:1e0bdbe69e692383
- 已加載:{loadTime}秒
- 總時長:{duration}秒
- 視頻尺寸:{videoWidth}x{videoHeight}
- 音量:{volume}%
- FPS:{fps}
- 音頻解碼:{audioDecodedByteCount} Byte
- 視頻解碼:{videoDecodedByteCount} Byte
- TITLE:長郡大講壇——余隋懷教授《從文物保護看中華文明和創新精神》
- COPYRIGHT:視頻版權歸長郡中學所有
“體驗幸福,是需要感性素質的。”10月11日,由長郡中學主辦,湖南炎德文化、湖南長郡衛星遠程學校協辦的一場題為《從文物保護看中華文明和創新精神》的文化盛宴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徐徐開幕,長郡中學高一至高三共四千余名學生迎來了一位“老朋友”——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國家工業設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西北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余隋懷教授。這是余隋懷教授第二次走進長郡大講壇開展文化講座。
古典清韻緩緩奏起,余教授以《詩經》為引入,提出“感性素質”這一概念。“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隨著余教授的款款訴說,如畫詩意輕輕鋪陳開來:月下蒼草萋萋,蕎麥如雪,悄然氤氳出清雅而溫和的氛圍。
西北工業大學余隋懷教授為長郡學子帶來文化盛宴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象形文字以“形象”的特點向世人展示文化魅力;古老的四合院,是情誼的源頭,是代代相傳的文化精神。”余教授以精美的演示和豐富的史實,向同學們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髓,讓大家從源遠流長的文化中捕捉體驗幸福的感性素質。余教授還現場與同學們分享甲骨文的構成與內涵,甲骨文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引得全場掌聲連連。
余教授隨手書寫甲骨文,現場掌聲不斷
伴隨著婉婉怡人的音樂,學子們繼續隨著余教授的腳步穿越歷史的天空。行至秦漢,文化的統一令人心神陶醉,雁魚銅燈的環保理念超越時代,早期九九乘法表的出現讓人連連驚嘆;穿越盛唐,一場文化盛宴降臨,鳳鳴煌煌,霓裳煬煬,日本畫家跪于中國壁畫前痛哭流涕,慨嘆中國文化的驚艷。耳畔是清澈的阮音,民樂與流行樂的融合令世界震驚,傳承人以器為命的經歷讓學子們為之贊嘆,感受到傳承之重。盛唐時開放的風氣,讓男人向上、女人自信的國韻時時相伴,《長安十二時辰》中仿古的服飾、妝容、建筑、禮儀鼓勵著人們關注、繼承與創新中國傳統文化。
“對歷史最深的敬重是開創歷史。”余教授帶領同學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穿梭,不僅僅讓同學們感受到時光沉淀出的幽幽魅力,更讓大家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對民族未來最深沉的責任與使命。他提到,美國學者李約瑟曾這樣評價中華文化:“一個多么光彩奪目的寶庫打開了!”中華文化的精妙絕倫,在于“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開放與包容,在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更在于“薪旺萬代家業隆,火留子孫沐春風”的不斷創新與發展。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余教授沉穩的聲音在偌大的體育館內回響,深深震撼著每一位長郡學子的心靈。“五星出東方,為開來而繼往。”,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冉冉升起,賦予青年們新時代的使命。“只有喚醒古老中國蘊藏的能量,在現代語境下復蘇,才能帶動起整個東方文明。我們要呈現于世的不是甜品,而是盛宴。”余教授勉勵同學們勇接時代火炬,從先輩的手中接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盡己之力點燃文化之火。
學子們與余隋懷教授進行問答互動
“如何平衡理科與文科之間的關系?”“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繼承中華文化?”“如何兼顧現在的學業與傳統文化的學習?”……講座結束后,余教授還欣然回答了同學們的一一提問,余教授希望同學們能夠把喜歡的一件事情當做愛好,并堅持付出時間和精力,一定會有收獲。
講座結束后余隋懷教授依然耐心解答同學們的問題
長郡學子圍在余隋懷教授身邊,久久不愿離去
炎德人一直精耕于教育領域,三十多年來,致力于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向全國推廣,為眾多的中學、老師、學生提供了一套成體系的教學輔導用書的同時,還將長郡中學、雅禮中學、長沙市一中、湖南師范大學附中等名校、名師的教學理念、方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注重應試教育的同時,更注重綜合素質教育,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此次余隋懷教授《從文物保護看中華文明和創新精神》的講座也是炎德理念在教育實踐里延伸的典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愿以素心寄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