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的通知
教師廳函〔2022〕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單位: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著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校長隊伍,在充分總結中小學名師名校長領航工程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實施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簡稱“雙名計劃”)。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養目標
“雙名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批具有鮮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學模式、能夠引領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名師名校長,培養為學、為事、為人示范的新時代“大先生”。健全名師名校長遴選、培養、管理、使用一體化的培養體系和管理機制,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環境,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培養對象
普通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從事一線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教師和校園長,以及教師發展機構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并指導一線實踐的教研員。具體條件見培養方案(附件1)。
三、培養內容與方式
“雙名計劃”每一集中培養周期為三年,按照“中央與地方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統一與個性相結合、培養與使用相結合”的原則,綜合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培養。具體見培養方案(附件1)。
四、工作要求
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全面落實選、育、管、用的主體責任,做好“雙名計劃”的組織實施。
(一)要嚴格按照條件和程序選好培養對象,把好政治關、質量關,真正遴選出具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懷、發展潛力的教師和校長。
(二)要將培養對象納入本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統籌管理,給予其名師名校長等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相應的待遇和支持政策,在課題立項等方面對培養對象予以重點支持。要指導市縣和所在學校為培養對象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中央財政通過教師培訓專項經費按照每位培養對象不低于10萬元的標準予以經費支持,分3年撥付基地。地方要配套專項經費,支持培養對象的學習研修、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數字化資源建設、教育幫扶、工作室建設等,經費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經費管理辦法執行。
(四)堅持在使用中培養、在培養中使用,結合實際制定專門政策,為培養對象提供平臺和鍛煉機會,支持保障名師名校長在教育教學、基礎教育教師培養和辦學治校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五)要建立健全分層分類、階梯式教師成長發展體系,有規劃地開展省、市、縣級名師名校長培養,做好省、市、縣名師名校長培養體系與國家名師名校長培養體系銜接。
五、具體工作安排
(一)推薦培養對象。符合條件的教師校長提出申請并填寫申報材料,申報人所在單位進行審核推薦,逐級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分配的名額(附件2)確定推薦對象。公示無異議后,于2022年8月31日前將推薦人選匯總表(附件3)、推薦人選申報表(附件4)報送到相應項目辦。
(二)推薦培養基地。符合條件的單位填寫培養基地申報書(附件5),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通過后,于2022年8月31日前報送相應項目辦。原則上,每個省份推薦的單位總計不超過1個。教育部直屬單位、直屬高校直接報送項目辦,每單位(校)總計不超過1個。
(三)聯系方式
1.教師項目辦:“國培計劃”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北京師范大學)
聯系人:夏瀾、羅容海;電話:010-58805366。電子郵箱:xmb@gpjh.cn;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12號京師科技大廈A座1412室;郵編:100082。
2.校長項目辦:“國培計劃”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國家級培訓項目管理辦公室(國家教育行政學院)
聯系人:王毅、于維濤;電話:010-69249610、69267305;電子郵箱:xzgpgc@naea.edu.cn;地址:北京市大興區清源北路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郵編:102627。
3.教育部教師工作司
聯系人:魯春秀;電話:010-66096310;電子郵箱:fzc@moe.edu.cn。
附件:1.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培養方案
2.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推薦名額分配表
3.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推薦人選匯總表
4.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推薦人選申報表
5.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培養基地申報書
教育部辦公廳
2022年8月8日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本站轉載本文的目的在于宣傳和傳遞更多信息,以上內容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涉及到相關政策請以原文內容為準,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來源鏈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2208/t20220819_65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