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十四五”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 為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和類型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近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簡稱《計劃》),全面安排和部署“十四五”時期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工作。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計劃》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請您談談《計劃》出臺的背景
答:職業教育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的中堅力量,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職業教育擺在突出位置,對職業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戰略部署。2020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教師寄語,希望廣大教師“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這對加強新時代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推進職業教育“三教”改革、促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加強職業院校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2021年7月29日,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啟動實施“十四五”時期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切實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優化教師隊伍人員結構,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提供有力師資保障。
二、請您介紹《計劃》的起草過程
答:一是開展專題調研。前期組織《計劃》研制組深入部分職業院校,通過座談會形式,開展實地調研;通過視頻會議等形式,分別開展職業技術師范院校、高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專家調研會;通過線上等形式,深度訪談專家學者,聽取意見建議。二是總結實施經驗。組織全國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專家組對“十三五”期間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實施情況及承訓基地建設工作進行專項詢導,梳理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實施以來的成效和問題,結合專題調研結果,研究制訂《計劃》和指導方案。三是征求各方意見。廣泛聽取教育行政管理人員、職業院校負責人、教師代表、有關專家的意見建議,組織專家進行研究論證。在充分借鑒基層經驗、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正式頒布實施《計劃》。
三、請您介紹《計劃》的主要內容
答:《計劃》由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三部分組成。主要內容包括:一是總體要求。對接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總體要求,聚焦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突出“雙師型”教師個體成長和“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相結合,推進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把教師、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下簡稱1+X證書)制度、教師企業實踐等作為重點內容。二是重點任務。在培訓內容方面,將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內容,聚焦1+X證書制度和企業實踐,同時全面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在培訓體系方面,科學設計培訓方案,完善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社會等多方參與的培訓機制。在教師發展支持體系方面,打造高水平教師培訓機構,鼓勵校企共建教師發展中心,推進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在監督考核評價方面,定期組織開展質量監測、視導調研和跟蹤問效,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實施過程及成效的績效考核。三是保障措施。明確國家、省、市、縣、校級培訓重點,完善培訓體系,落實地方責任。明確經費使用要求,強化地方支出,加強經費保障。要求地方制定“十四五”時期實施規劃,每年按要求報送年度實施方案。
四、請您談談“十四五”時期《計劃》有哪些創新?
答:《計劃》的創新之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育質量。推出課程實施能力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1+X證書制度種子教師培訓、公共基礎課教學能力提升、訪學研修等五大舉措,切實提升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建設水平。
二是校企雙向交流,深化產教融合。一方面選派職業院校青年教師到國家級教師企業實踐基地,采用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頂崗、參與研發項目、兼職任職等方式,開展產學研訓一體化崗位實踐;一方面支持職業院校設立一批產業導師特聘崗,采取兼職任教、合作研究、參與項目等方式,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員、能工巧匠等到學校工作。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和企業人才到學校工作的常態化機制。
三是啟動“雙名”工程,發揮示范作用。開展名師、名匠團隊培育、名校長、書記培育、培訓者團隊建設,通過示范引領、重點推進、以點帶面,提高教師“雙師”素質和校長辦學治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充滿活力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五、對提高《計劃》實施質量有哪些具體措施?
答: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教育部負責《計劃》的頂層設計、總體規劃、年度任務部署和績效評價,優化工作推進相關制度。各省級教育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區《計劃》的組織實施,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制定本地區年度實施方案,加強監督檢查、跟蹤問效。
二是明確各級任務。進一步明確國家、省、市(區)、縣、校各級主要任務。國家級培訓主要面向專業帶頭人、名師校長(書記)和培訓者,省級培訓主要面向骨干教師、小眾專業專任教師,市(區)縣培訓主要面向中職院校教師,校本研修主要面向高職院校教師。
三是完善經費保障。中央財政通過專項資金渠道對《計劃》實施予以支持,各地要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資金使用管理,確保經費按時撥付。經費投入要進一步突出改革導向。嚴格界定經費開支范圍,規范撥付流程,加強經費使用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四是開展督查評估。完善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評估,采取專家實地調研、現場指導、網絡監測評估、學員匿名評估、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對各機構項目實施過程及成效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經費分配、任務調整的重要參考。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本站轉載本文的目的在于宣傳和傳遞更多信息,以上內容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涉及到相關政策請以原文內容為準,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來源鏈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2109/t20210908_560538.html